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建设的基础。强化内涵建设,树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实现建设目标、引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根本要求。建设一流的高职文化应贯穿“双高计划”建设全过程、高职教育综合改革全过程。学校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基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层面,聚焦“双高计划”建设任务,谋划文化创新发展行动,以高品位文化打造“文化高职”,助力“双高计划”建设目标实现。
一、实施“文化铸魂”工程,彰显学校办学初心和使命
1.坚持以文培元,保障“双高计划”建设方向
以文培元,就是发挥文化的独特功能和作用,通过精神文化、理念文化建设来保障发展的方向,奠定发展的根本、基础。“双高计划”建设之根本目标在于,通过改革创新,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引领我国职业教育更好地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为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弘扬党内政治文化,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树立“文化强校”理念,深化文化建设,创新办学理念,完善办学体制机制,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在实践中,要聚焦国家、行业、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着力从理念、模式、标准、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构筑学校精神、学校价值、学校力量,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类型优势和学校的办学优势,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把“双高计划”建设任务的重心和目标落在育人成效上,确保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学校在改革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2.坚持文化引领,创新办学理念
一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品位文化,体现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内在精髓,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引领力,决定了学校的精神内核和发展方向。在“双高计划”建设过程中,建设院校应立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基本职能,结合学校办学传统、文化积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根据新时代产业升级对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素质的要求,着眼“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办学目标,围绕学校内涵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学校文化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系统强化学校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强大的动能作用,以高品质文化全面引领学校深入开展内涵建设,以学校先进的理念、准确的定位、鲜明的特色、雄厚的实力、科学的模式,打造高职教育品牌。在精神文化建设层面,要从根本上、方向上精准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理念,培育、弘扬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现代高职文化精神,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同时,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层面,要依托并强化办学优势,立足地方、行业发展需求,紧跟产业链、创新链,持续深化学校办学体制、教育教学改革,从而进一步激活教育链、做强人才链,即通过文化赋能、文化融合,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的融合,培养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双高计划”建设,离不开文化蓄力和凝心的独特功能。“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应依据高职教育规律和自身办学优势,深入开展高职特色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努力建设与“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相匹配的先进文化。同时,要研究开发校本文化系列读本,发布《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指引》,多角度深入阐释解读学校发展战略、价值理念体系的丰富内涵,指导学校各二级单位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将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内化为师生员工高度认同、共同坚守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外化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活力、动力和执行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引领力,提升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使学校发展成为国内外高职教育的品牌。
二、坚持文化创新,突出办学特色
1.传承文化基因,打造学校品牌
一所大学的文化“反映着大学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特征风貌,不可复制的办学特色”。“双高计划”建设院校要以建设任务的落实为契机,在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在全面深入系统总结学校办学优势、办学历史、办学传统的基础上,以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契机,以优秀行业文化、m6米乐安卓版下载的文化、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体系、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为抓手,实现学校文化的创新发展。一方面,要将文化融合及思想和价值的碰撞与学校改革创新、内涵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校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专业群建设等方面,形成独特的理念、完善的制度、科学的模式,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精神价值,通过文化内核的提升,进一步传承弘扬学校的办学传统、文化基因,充分发挥文化对“双高计划”建设社会效应和品牌效应的助推器和放大器作用,引领“双高计划”建设任务的落实和学校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打造政行企校合作的文化平台,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赋能政行企校发展为目标,结合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新要求,政行企校携手着力探索基于文化融合的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路径和举措,凝练、形成自己的独特性文化,推进学校文化理性的形成,创新、塑定学校精神、形象标识、文化活动等文化品牌,进而构建起学校独特的感召力、引领力和品牌声誉。
2.创新专业文化建设,凸显育人特色
专业文化是在专业特色化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彰显专业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是专业内涵和专业品质的集中体现。专业文化建设是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要通过文化传承创新,促进专业群的可持续发展。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建立起制度文本、环境文化、精神理念、行为文化等专业群内部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升专业内涵和品质,以文化软实力助推并实现专业群的可持续发展,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首先,要对群内专业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专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初具的特色进行总结、凝练,并与时俱进,进一步对专业发展坚守的精神价值、发展理念进行提升,为专业群进一步创新发展奠定基础。其次,要根据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紧密结合专业群所服务的行业、产业、区域发展实际,以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根植于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聚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三教”改革、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等专业群建设任务,以文化建设引领专业群内涵提升。要以文化融合为契机,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以专业文化建设为重点,以强化专业群内涵建设、提升文化育人能力和水平为目标,吸纳融合优秀的行业文化、产业文化、m6米乐安卓版下载的文化、区域文化,及时补充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及其所承载的精神文化,聚集优势资源,整合文化要素,在文化传承创新中赋予专业群建设新的时代内涵,以专业文化建设引领专业群内部教学组织重构、教学体系构建、课程内容重塑、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育训皆能”工匠之师的培养,全面提升专业群内涵,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三、坚持文化融合,引领命运共同体建设
1.文化融合激活合作动力
伴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办学、管理主体多元化,必然要求办学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和不断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在与“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深度合作过程中,在目标追求、价值理念、管理文化等方面也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地方文化、行业文化、m6米乐安卓版下载的文化、学校文化等在中华文明传承创新中不断发展、成熟,基于同样的文化基因、基于同样的文化功能价值、基于组织发展的文化需求,这些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文化不是完全激烈冲突的存在,它们也存在着可以相互借鉴、融合的相通因素及其融和发展的可能性。
从文化自身特点、发展规律和要求上来说,地方文化、行业文化、m6米乐安卓版下载的文化与高职文化融合发展是必要的,是实现文化自身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激活合作活力、实现合作主体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合作目标来看,通过合作开展文化研究、文化资源整合、文化融合发展,使合作主体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将进一步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为更广泛更深入的共赢合作奠定基础,推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从现实发展来看,目前,在“文化强国”战略引领下,基于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需要,各行业、企业也都树立文化理性,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培育文化自信,提升行业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并获得了喜人成果,这也为高职院校吸纳优秀文化成果、提升软实力,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2.文化融合提升合作氛围
“双高计划”建设目标任务的落实,离不开政行企校的深度合作,在国家政策、法律、制度的保障下,高职院校要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利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平台,重视文化建构,积淀文化氛围,增强“双高计划”建设合力。比如,通过技能大赛、职业教育活动周、论坛等活动及媒体渠道,对职业教育特别是“双高计划”建设的理论、政策、实践等进行全方位的阐释、宣传,不断扩大宣传的影响力、覆盖面,努力建构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氛围,使职业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使行业企业认识到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价值,让社会各界认识到“双高计划”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提升就业质量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积极行动,合力促进高职教育大改革、大发展。
3.文化融合夯实合作基础
主动作为,以文化建设引领合作共同体建设。有了国家政策、制度的强有力保障,在行业、企业已有的文化建设成果基础之上,“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应积极主动作为,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研究、学习、吸纳优秀的地方文化、产业文化、行业文化、m6米乐安卓版下载的文化、职业文化,从价值追求、文化理念、发展目标上尽可能与地方、产业、行业、企业相协调、相一致,在促进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找到融合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源泉,破解合作难题。政行企校应当通过建立互利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资源共享的合作运行机制、规范有序的约束保障机制等长效合作机制,建立产业学院、职教联盟等合作组织(平台),建立基于专业群的“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机制,进一步促进管理、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合作,深度促进学校办学体制、教育教学的改革。以现代产业、行业文化为引领,建立政行企校深度合作项目的运行管理制度,协同开展科技研发、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技术服务,协同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m6米乐安卓版下载的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以合作成果反哺教学,促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价值观,协同培育适应产业、区域和行业企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四、坚持文化治校,提升治理能力
1.文化理性凝聚办学治校合力
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要使全校上下认识和把握学校的文化选择及其内涵,培育高度的文化自信,并给予学校办学治校实践以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双高计划”建设院校要勇于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在办学理念、管理理念、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及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完善过程中,以国家有关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精神为指导,深入政行企校调研,立足师生需求、合作方需求,多方征求意见和建议,全面深入论证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同时,要通过政行企校协共同召开“双高计划”建设有关研讨活动,在全校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或“我为‘双高计划’建设献一策”等活动,让所有主体参与其中,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智慧、凝聚力量,在沟通中达成共识,在实践中创新思路,从而保障学校发展理念、目标、思路、制度、措施的科学性,并赢得多元办学、管理主体及全校师生的理解、认同、支持、参与,并严格、有力执行,最终保证“双高计划”建设的各项任务得以落实。这样,从“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到“应当做什么、应当怎样做”,从决策的领导层到学校各部门、全体教职工,办学治校主体的行为就具有了自觉性和目的性,并拥有了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认同,形成了科学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从而决定、指导并影响学校的改革发展。这一过程就是文化的理性选择过程,也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下,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文化的作用,逐步建立柔性管理模式和管理文化或治校文化的过程。它是学校内涵发展、“双高计划”建设的精神动力,是真正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力量,更是学校治理的最高境界。
2.制度文化助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双高计划”建设,标志着高职院校进入以质量提高为发展之根本目的的新时代,对院校原有的办学治校、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体制机制也提出了挑战。制度文化是在实践中沉淀形成的,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双高计划”建设院校要紧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以更好地引领学校改革发展为目标,建立健全以学校章程为引领的制度体系,为深化学校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提供保障,推进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助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双高计划”建设任务的推进,要深度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需要在制度层面激发行业企业参与合作、实现深度融合的内在动力,增强高职院校服务行业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这必然要求学校实现办学体制和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转变,建立适应“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发展的组织架构,制定和健全管理机制,使多元化的办学主体、管理主体在完善的体制机制的引导、约束中,更充分地发挥其作用。所以,在探索政行企校等多元合作办学模式方面,要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原则,建立健全“理念相合、多方联动、职责明晰、渠道通畅”的多元合作办学管理制度和多元主体综合治理体系。为建立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需要建立校企互兼互聘、双向流动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创新教师评价机制,建立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重点的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需要健全党政管理制度、制度评审评价机制,健全人才培养制度、适应多元化受教育群体的管理制度、人才育训机制、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机制等,进而构建职责明确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以制度形成的民主性和制度自身的先进性、适应性,保障学校管理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决策科学化,使学校真正走上文化治理的道路,确保“双高计划”建设任务目标的实现。(节选自《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